正文

当前位置: 走进河院 >> 院系专业介绍 >> 正文

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

【作者:】 【来源: 】 【浏览:次 】 【发布时间:2025-07-07 18:10:16】

学院网址:http://jx.hcnu.edu.cn

咨询电话:0778-3144832

 

院长寄语

欢迎大家来到河池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学习和深造,在这里放飞你的梦想,成就你的未来!

当今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人才前景广阔,我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五个专业,我们紧密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突出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通过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人才。

“立德树人”是我们每位教职工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以“精益求精,诚信致远”的育人理念,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品德方面诚信为本、诚信立身的品学兼优的技术人才。

我们在这里等你,你朝气蓬勃,迈开坚定的步伐,肩负着社会的责任、父母的嘱托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这里,你将用勤劳、智慧和诚信谱写人生华丽的乐章,希望你带着自信、乐观和宽容走过大学的美好时光,成为具有远大理想、高尚道德、渊博知识、强健体魄和完整人格的高级应用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人才。

 

 

学院介绍

 

河池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始成立于2002年,原为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学院已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转型,依托"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以桂西北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科技产业输送"编程能手""算法先锋"等复合型技术骨干,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新一代IT人才。
河池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是“电子信息”硕士点授权单位及广西一流学科建设主体,现有在校生1400人。学院配备云计算、物联网、数据科学等九大前沿实验室及网络空间安全靶场等实训设施。依托与华为、河池市大数据发展局等区内外多家知名企业与地方机构的深度合作,联合开发课程与实训项目,聚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培养“下得去、干得好、呆得下”的服务地方发展的IT技术人才,让智慧与代码共筑未来!
河池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汇聚46位高素质师资力量,其中教授3人、副高职称17人,博士及在读博士8人,形成了一支“产学研融合、教学科研双驱”的创新型教师团队。学院党委与行政协同引领,培育出多位行业领域“学术领航者”,近三年科研成果斐然:一是在科研攻坚方面:主持广西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牵头省市级课题40余项; 二是在创新突破方面: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2部,发表论文80余篇(含SCI收录17篇、EI收录19篇); 三是在技术赋能方面:以“产教融合”为引擎,推动科研成果向区域数字经济应用场景转化,为地方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动力
河池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以“产教融合、赛教一体”为特色,构建“校内实训+行业竞赛+企业实战”三维培养体系,近三年来,学子在国家级、省级重大赛事中屡创佳绩,累计获奖300余人次,充分展现了学院强劲的创新实力与技术底蕴。我院学子凭借扎实的编程基础与创新思维,多次突破重围,荣获蓝桥杯全国软件信息技术大赛国家级奖项7项,自治区级奖91项,充分体现了学院在软件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学实力。在复杂问题建模与数据分析能力的考验中,我院团队以严谨的逻辑与跨学科协作能力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9项,自治区级奖11项,展现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在信息安全铁人三项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3项,自治区级奖6项,信息安全团队因在攻防演练中的突出表现,获得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广西教育厅的专项表扬,彰显了学院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教学与实践优势。在硬件与软件协同创新的挑战中,学生以“理论+实操”双优能力,设计出多项实用化作品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荣获自治区级奖项8项,其中一等奖3项,为区域科技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我院学子以“项目驱动”教学成果为依托,在传智杯全国IT技能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自治区级奖34项,印证了“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实战”等途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就业领域广泛:毕业生主要就职于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金融、地产等领域,岗位涵盖计算机开发、软件工程师、后台运维、数据分析等核心岗位;就业地域多元: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多地,包括北京、深圳、杭州等科技产业高地。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广西一流本科专业、自治区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立足于河池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能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将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计算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能力,能够在企业、事业和基层党政机关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教学、技术服务等工作,具有专业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求实敬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Java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招生科类:物理类(化学必选考)、理工类

  

软件工程(本科)(自治区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能够综合运用和持续更新软件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软件工程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提出创新的、智能的、优化的解决方案,具有团队合作和引领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统一建模语言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招生科类:物理类(化学必选考)、理工类

 

物联网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注重工程应用与学科融合,培养掌握信息采集、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感知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担任物联网领域软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与管理岗位,具备物联网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与设计。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招生科类:物理类(化学必选考)、理工类

 

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遵守法律法规,具备扎实的思想品德基础和自然科学、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注重全球视野与本土意识的结合,致力于服务地方发展、面向基层需求,能够在互联网企业、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相关领域的生产、开发、管理、维护、咨询、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与算法、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大数据技术基础、操作系统、数据挖掘基础、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存储与管理、软件工程、机器学习、数据采集与融合技术、数据可视化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招生科类:物理类(化学必选考)、理工类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网络安全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立从事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分析、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能力,能够在企业、事业和党政机关等单位从事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相关的运维、设计开发、服务管理和综合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网络安全数学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及安全分析、现代密码学及应用、网络对抗原理、软件安全与对抗、信息内容安全、网络法律与伦理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招生科类:物理类(化学必选考)、理工类

   

培养特色

大数据学院以培养大学生的“四种能力”为抓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着力点,以专业实践活动基地为阵地,以精品赛事活动为载体,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大力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

 

合作与交流

大数据学院紧密围绕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规划,近3年来在原有与10多家校企合作单位的基础上又与14家企业、地方单位、行业等签订合作协议,与河池市大数据发展局、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南宁市迈越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成电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帆联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知链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合作,共建教学资源,2019年投入60万元引进51CTO学院教学资源库、浙江大学PTA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平台,并与超星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学银在线”平台自建《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J2EE企业级开发》4门网络课程。合作共建实验教学服务平台,优化实验教学资源与软件系统,开发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案例等实验教学资源,以充分发挥实验室实践教学功能,现有《计算机导论》、《软件工程》、《Python程序设计》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就业与深造

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显著增强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2018年至2021年7月实现了毕业生89%就业率,并且多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发展,岗位涉及计算机开发、软件开发、后台运维、数据分析、金融、地产等领域,遍布全国9个省份,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有所建树的优秀毕业生。

 

学生获奖

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2022年至今,我院有三百余人在参加国家级精品赛事活动中获奖,成果显著。我院学生在在历年的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7项,自治区级奖项170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数广集团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中获得自治区级奖项目多项;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广西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在广西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得铜奖2项;“电工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此外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第六届传智杯全国IT技能大赛、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丰富我校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提高在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我院组织承办的河池学院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升级为面向全校学生的河池学院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系列)竞赛,将赛项扩展为WPS 办公软件应用、程序设计竞赛(个人)、程序设计竞赛(团队)、作品赛、Web前端网页设计与微信小程序竞赛五个赛道,现已成功举办两届,共有1000多名学生参与,在全校学生间反响强烈,为更高层次竞赛选拔培养了人才,打造属于我院的学科竞赛品牌。
我院加强资源整合和投入,为学科竞赛提供必要的指导教师、场地、设备和经费等支持。2024年,我院发文设立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教学团队和第二课堂学生学科竞赛训练团队教师负责人,负责学科竞赛日常管理和日常训练指导。2024年5月,在原本物联网实训室、软件实训室的基础上,我院建立了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研发中心。积极建立学科竞赛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经验分享会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竞赛的发展。

  1. 上一篇:  体育学院
  2. 下一篇: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